《燃烧》
作家出身的李沧东带着他的新片《燃烧》,在第七十一届戛纳电影节赛程过半的时候强势回归,加入了角逐金棕榈的鏖战。李沧东的戛纳行从没有空手而归,他2007年的《密阳》就给全度妍送上了戛纳影后的宝座,2010年的电影《诗》更是获得了戛纳电影节主竞赛的最佳编剧奖。李沧东曾任大韩民国文化体育观光部部长,他的艺术造诣超然,电影创作素来发挥稳定,文本丰富,部部皆可称作精品。这次的《燃烧》在首映过后,场刊一度冲上3.8,号称有史以来最高分,甚至高过2016年《托尼·厄德曼》的3.7记录,不少人已经准备迎来李沧东的封神时刻。
新片《燃烧》改编自村上春树的《烧仓房》。原著通过一个真实性被逐渐剥离的故事,试图探讨真实和虚幻的关系;而在《燃烧》这部电影里,李沧东结合了美国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威廉·福克纳的短篇小说《烧马棚》,将原著中的仓房改为韩国随处可见的温室大棚,通过描述主角怒烧温室大棚这个情节,试图探讨年轻一代对社会的愤怒和不满。另一方面,电影同样通过多层悬疑的设置,来呈现生命的神秘。再者,导演也向观众提出了一个关于“真实”的问题,电影是一种视觉艺术,如果所见即真实,那么没见过的东西就一定是不真实的吗?
以下是凤凰网娱乐对于导演李沧东,以及主演刘亚仁,史蒂文·元和全钟淑的采访。
凤凰网娱乐:是什么让你想创作一个“李沧东”电影?
李沧东:当我改编村上春树的短篇小说时,我觉得里面层层递进的悬疑非常有趣,这激发了我的创作欲望,让我想将韩国的现实也融入到我的电影里。
凤凰网娱乐:你和村上春树见过面吗?村上春树有看过这部电影吗?
李沧东:我和村上春树并没有见过面,但是他很高兴我要改编他的短篇小说。
凤凰网娱乐:同时身为一个作家,以《燃烧》为例,你是怎么平衡画面和文本之间的关系的?
李沧东:平衡画面和文本其实是一个很难的问题,我并不想强行传达信息给我的观众,我更喜欢通过电影抛出问题,让观众通过看电影去了解自己,让他们去思考。
电影的灵感:来自年轻人的愤怒
凤凰网娱乐:韩国的环境对于年轻人很不友好,房子很小,失业率高升,你能就这一方面聊聊韩国年轻人的现状吗?
李沧东:不只是韩国人,这个问题是世界性的,现如今的年轻人生活状态很差,找工作困难,失业率很高。
凤凰网娱乐:说到年轻人,这个计划原本是由年轻人拍摄的,为什么最后你选择了自己拍?
李沧东:这个电影原本的确是想交给年轻的导演拍摄的,但是实际操作的时候出现了很多现实的困难,比如NHK和村上春树的版权长期谈不下来,审核过程推迟了很久,年轻的导演等不起。另一方面,在我读完威廉·福克纳同一个题材的小说时,我觉得我自己拍会更好。
凤凰网娱乐:电影中有两个对立的角色,一个是年轻的花花公子Ben,一个是草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