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林恩》台北首映时的李安
看完《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后,最大感慨是,哪怕刨除技术,李安还是一如既往的勇敢。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当下美国政治理念的分歧,几乎是南北战争后,150年来最激烈的,而前阵子美国总统大选,种种八卦丑闻的漫天谣言,导致大家对曾做为全球景仰的“美式民主”前所未有地质疑,尤其特朗普的当选,惊得吃瓜群众们追问“美国到底怎么了”?这确已超越了英国脱离欧盟,成为今年全球最为瞩目的世界事件。
特朗普成为美国新任总统
作为一个中年才入籍的移民,李安在这个节骨眼儿上切入反恐战争,这个美国政治中除了医保和减税外最大的中心议题,可谓蔫儿坏蔫儿坏的;而用主人公比利·林恩在一场秀的中场遭遇的种种及反思的种种,还将美国主流价值观不动声色地审视加讥讽个遍,你说他大胆不大胆?
电影其实充满讽刺意味
所以,《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除具120帧+3D+4K这样的技术革新的影史价值外,还有个更重要更隐性的人文价值体现:《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在全球的上映,标志着李安是第一个真正勇敢进入美国核心价值观领域说出自己见解的华人导演,或许是他觉得自身做为美国扶植成长起来的导演,有义务不能置身于事外吧,这种积极态度,也是之前华人移民群体不具备的,这跟本届美国总统大选,以往觉得选谁都不跟自己利益相干的华裔选民觉醒,开始为特朗普竞选献力献策,卖力吆喝遥相呼应,都是标志性的事件。
特朗普会见华裔助选团
我们这篇文章,就是专门针对这种全新的“绝不再置身事外”的态度而发,从中初窥美国政治、好莱坞、李安之间相关的联系。
反恐战争是大导演们意识形态站队的试金石
对于反恐战争,美国自“9.11”以后几乎每年都有影片指涉,不乏佳作,而反过来,反恐战争几乎变成了大导演们意识形态站队的一块试金石,百试不爽。
就算不以民主党、共和党作为区分(两党的外交对策其实没啥本质区别),亦可看出好莱坞也是分成两大阵营,各有各的见解。
对反恐战争持质疑甚至否定态度,是大部分外来移民及移民第二代导演,以及尚未加入美国国籍但在好莱坞拍片的亚欧非拉导演,在自由主义盛行、支持民主党的好莱坞里占大多数是毫无疑问的。
即使他们中间最温和者,认为美国可以对抗恐怖主义,可以报复基地组织,可以在阿富汗让塔利班下台,但在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武器问题上撒谎则是对民主社会原则的背叛,对美国在伊拉克的长期驻军更是争论不休,他们中间最尖锐者,认为在一个政教体系完全不一样的中东社会里强行推动民主于事无补,相反,这是一种帝国主义式的滥权,虐俘及伤及无辜人民更是对人权的侵犯。
布莱恩·德·帕尔玛
这部分电影的代表,有“希区柯克接班人“之誉布莱恩·德·帕尔玛拍摄的反映战争罪行、人性残酷的伪纪录片《节选修订》,有《谍影重重》系列掌舵者保罗·格林格拉斯关于大规模杀伤武器谎言及伊拉克内乱起源的《绿区》,有《撞车》导演保罗-哈吉斯执导的饱受战争创伤的大兵们回到国内杀害同袍的《决战以拉谷》,有007最新两部导演山姆-门德斯用上次海湾战争一个陆战队士兵的遭遇讥讽伊战的《锅盖头》。
《节选修订》讲述在伊拉克作战的美国大兵的故事
至于从维护美国自身安全延展到反恐战争正义性的,也不乏其人,他们大多是支持共和党的保守主义者或者保守自由主义者。其中以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最为著名,他拍摄的《美国狙击手》成为美国精神礼赞的一个标杆,其票房更是创了当年的记录,饶是如此,片中依旧饱含着对战争和美国对外政策的反思。这样的片子和相同见解的人还有不少,其中包括《拆弹部队》和《猎杀本拉登》的导演,也是第一个拿到奥斯卡最佳导演桂冠的女导演凯瑟琳-毕罗格。他们可谓好莱坞里的鹰派,对恐怖主义深恶痛绝,认为对其应毫不手软,认为玷污了这场正义战争的是那些发着国难财的政客和私人公司,而不是美国和美国民众。
伊斯特伍德的《美国狙击手》表现的是战场英雄
那么,李安挑的路就是第三条道路了,他是用东方思维来介入这个重大政治命题的,他首先认为,战争或其它人性丑恶,大部分是人性中的“暴力“倾向带来的,无论战争暴力,还是语言暴力,还是深植于日常生活,甚至亲友之间歧见之中的各种“软暴力“,它们才是始作俑者,那么,治标要治本,唯有从日常中去对抗各种暴力,抑制自身暴力,从而用修行来抵消暴力,才能从源头去解决暴力。战争里的暴力,不过是日常暴力的放大而已,比利-林恩回到家,还不是要遭遇各种各种的暴力侵扰,有队友施加于别人的,也有亲友、合作伙伴施加于自身的。
比利·林恩遭遇的是各种软暴力
从这个角度来看,就可以理解那场肉搏戏的真意了,以及蓝领工人对这群大兵的袭击,不良商人恃富而骄的薄情寡义,姐弟之间为退伍而起的龃龉,甚至那个傻白甜女孩内心的宗教虔诚和爱国主义,都是“暴力”的同谋,它们和战场上的暴力一样,同样迫使林恩做不愿意做的事,从而得出那声喟叹:为自己一生中最糟糕的一天而奖励,不知是该哭还是该笑?
比利林恩最糟糕也最“荣耀”的一天
李安的看法,对不对呢?在个人修行层面来说,是对的,它契合了东方宗教里一切对于修行的真知灼见,李安大半辈子就是在追寻这个,对抗人生的困境,他遍寻良方,拜访伯格曼,读大哲学家的著作,从柏拉图到罗素,从基督教神秘主义到印度教“黑天”,但至今未能彻底找到能带给他安慰的信仰。他一贯以来的作品已经可以总结说,或许他无处将息的内心对无所不能的上天主宰有深切的渴望,然而,与命运媾和跟他的理性毫无关系。他无法将自己融入某种无所不包的信条中,这也是他拍摄一部接一部电影的动力,在拍摄中入世,去辨析内心,西西弗里一样的修行。
德州是美国保守主义的大本营、李安的嘲弄得罪人
但对于群体、阶层、共同体来说,这未免太推己及人了,每个人的遭遇和悟性都不一样,这也是人类主流为何要去宗教化,要世俗社会介入更多的道理一样,人类的民主宪政是建立在群体社会上的,而不是个人,亦与个人修行无关,它开始假定的前提就是——不相信人性只相信制度。
范·迪塞尔给比利·林恩讲印度教的因果
这也是美国主流现在对《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为什么诟病的原因:个人信仰的解决之道跟我们群体采取的解决争端之道,有什么关系呢?相反,你李安如此讨巧,想不站队就解决我们长期以来的难题,简直就是太天真了。
这就是李安目前在美国的真实处境,他被美国右翼敌视,又被左派嘲笑其天真。
被右翼敌视的缘由,就是在于他在片中对于德州的部分嘲弄,虽然在片中大部分的反讽都照搬于原小说,但美国底下层的白人是不会真正去敌视他们的“爱国英雄”的,而对李安这个外来者,他们确有足够的迁怒理由,一是肤色,二是信仰,三是阶层。
李安
德克萨斯州,从上世纪六十年代起,逐渐成为美国主流保守派大本营,外号“孤星州”,历史上曾以阿拉莫守卫战代表美国永不言败精神而让所有美国人心服口服的,其盛产三样东西,一是爱国而造就的军国主义,德州既有最好的牛仔,又有最好的军人,《美国狙击手》中的神狙击手克里斯·凯尔和比利·林恩一样都来自德州。据传,美国最好的几个特种部队,比如三角洲部队和海豹突击队,就将德州作为其募兵的首选之地。
商人诺曼也对比利大谈德州精神
二是美国宗教复兴的中坚,其大部分居民都信仰基督教,加上信天主教的拉丁裔移民,称其为美国最虔诚的州都毫不为过。信仰和保守主义从来都是两面一体,所以,就算是片中袒胸露乳的拉拉队员,开口闭口也是“上帝怎么,上帝如何说“,这种宗教情怀是潜移默化的,对于不信基督教的李安来说,足够形成两极对立。
啦啦队女孩是基督教徒
三是重商主义,工商业极其发达,除了传统的农场主,石油巨头外,美国高科技的两大支柱州之一,信息工业是硅谷所属的加州,航天工业和化工业,甚至包括生物工业则就是得州了,美国十大发达城市有三个都在德州。所以,围绕爱国主义和宗教虔诚的工商业一直是美国院外游说最大势力,从德州50年内推出了三任总统即可见其政治实力。
所以,有人称德州就是美国保守主义大本营,同时也是美国精神的浓缩,也不足为奇。特朗普的上台就证明了以东海岸和西海岸,精英盘踞的纽约和洛杉矶已经代表不了美国了,唯有德州才代表美国当今主流价值观。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片中对于爱国主义的讥讽,对于重商主义的嘲弄,对基督教的质疑,其实就是对当今美国主流价值的嘲弄,难怪美国人不待见李安。(文/兰波)
本文系凤凰娱乐独家稿件,未经授权,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