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电影 > 华语影讯>正文

非常道对话陈可辛:作者与商人,我的两个属性无法分割

时间:2017-04-29 12:16:33    来源:    编辑:    点击:     字号:TT

凤凰网娱乐讯(文/秦婉) 做导演,玩转各种类型,数次拿下金马金像最佳导演;做监制,口碑奖项双赢,还将90后小花周冬雨送上金马影后宝座。陈可辛,这位创造了一系列电影票房奇迹的香港电影人,在4月26日上午10:30,第三次做客凤凰网《非常道》,聊他监制的新片《喜欢你》,也分享他对于华语电影行业现状的观察与洞见。

陈可辛被公认是在商业和艺术上总能取得平衡的金牌大导演,而他监制的电影依然具有这样的优点。《七月与安生》在初期被认为是稍显过时的IP,但在他的监制之下,不仅让曾国祥成为极具说服力的新锐导演,还让两位女主角周冬雨和马思纯一举夺得金马影后。

如今要上映的这部《喜欢你》,是由他监制、他的御用剪辑师许宏宇执导,乍看是一部小妞爱情片,却在金城武和周冬雨的奇妙搭配之下迸发了靓丽的火花。《喜欢你》的高质量又一次证明,陈可辛监制的招牌,就是口碑的保证。

不过,在2014年完成《亲爱的》之后,陈可辛自己导演的作品却迟迟没有出炉,此前有两个他已公开的项目备受关注,一是网球巨星李娜的传记片,另一部则是改编自蒋峰小说《翻案》的民国悬疑片《酱园弄杀夫案》,后者甚至在去年已经定下几位一线演员预备启动,但在开拍前夕,陈可辛在思索之下还是选择了叫停。他认为,如今并不是拍摄这类大成本文艺片的时机,同时他也承认,对于《酱园弄》自己还缺乏一些创作者的立场。

在停拍事件背后,陈可辛对于当下浮躁的市场也做出了深刻的评估,一贯具有前瞻性视角的他表示,类似《亲爱的》那样的中成本文艺电影已经走到了头,如今的电影院发行逼迫电影只能拼头三天的运气,而排片的结果是最大的矛盾,他希望业内可以将发行渠道转向网络,让不同类型的观众通过付费形式,在网上观看在影院相对不占优势的那些电影。而同时,他也在考虑拍摄精品网剧,效仿美国高品质网剧的形态,尝试制作那些“12小时、8小时或6小时的长电影”,“接下来不只是我,我觉得很多导演都会往这个方向去走。”   

以下为非常道访谈实录:

非常道:这次您监制的这部《喜欢你》,据说之前也是一个IP小说,有点少女甜文的感觉,不知道您当时为什么会对这个项目感兴趣呢?

陈可辛:因为我们两个戏嘛,《七月与安生》跟这个,两个都是IP改编的。2014年拍完《亲爱的》之后,那个时候整个市场都是充满了IP,大家都觉得有个IP就行了,而且都是青春爱情的IP。那个时候有很多IP拿上来,我们就在众多的IP里面选了两个,拿给我们比较熟的、关系比较好的投资方。再加上那个IP本身是我们觉得还可以,也不是说非常喜欢,但起码不是那么不喜欢,就在里面找了两个去发展。

其实一个IP或者是小说,只是一个电影的起步点。当你去发展剧本的时候,通常都是改换头面的。这个电影的剧本改完之后,除了美食和爱情之外,跟原著已经没什么关系了。在这个项目中,最重要的是因为拿到这个IP之后,其中一个投资方找了两位女编剧,而且都是没写过剧本的新人编剧,去写这个剧本,然后再把剧本送给我看。我们决定要做是看到她们的剧本之后。那个剧本已经跟本来的IP很不一样,我觉得那两个女编剧非常有才华,我非常想跟这两位女编剧合作,就这样开始去做这个事情。

非常道:您说过爱情片是有一点点蠢、有一点点傻的,对于您自己来说并不是那么感同身受,在这样的状况下您怎么去判断它的商业价值?

陈可辛:我觉得特别纯粹的爱情片其实就更有商业价值。我喜欢拍的爱情片其实没有那么大的商业价值,我拍的都是“关系”片,都把爱情里面一些不该说的、不浪漫的挖得深一点、比较阴暗的东西拿出来讲。而这是一个很套路的好莱坞片,本身就有商业价值。这也是尝试去离开我那个体系、我那个类型的爱情片,去做一些观众面更宽的东西。当然我就不选择去拍了,因为到我这个年纪也不能拍、不可以去拍自己不喜欢的东西,所以就找了一个导演去拍,这个导演也是我合作很多年的一个剪辑,大家也非常熟,大家都已经摸的很透的一个年轻导演。然后他反而非常有少女心,对这个IP、对这种很纯粹的爱情非常着迷。然后他就负责爱情的那部分,我就负责把他拉回来,有时候我觉得电影还是要挖深一点,还是要把一些问题拿出来,就这样配合一起去做。

非常道:选择做监制还是做导演,其实是看自己是不是喜欢这个题材?

陈可辛:当然,做监制,只要你不讨厌那个题材,觉得在市场上有商业价值,然后你就找一个合适的导演去拍,你就可以监制。做导演的话,除了喜欢,还要觉得是非拍不可。我拍过那么多电影,到这个岁数,其实每拍一部电影都等于是倒数,就又少了一部电影。我当然会留下一些我非拍不可的电影。

非常道:许宏宇导演是剪辑出身,从什么时候您觉得他可以往导演方向发展?

陈可辛:其实很早的,好几年前,我就找过他做导演。当时那个项目不对,大家时间不对,就没做成。其实剪辑本身就是在电影最后阶段的一个导演,等于是在把所有的电影素材拍完之后,他再搭建一个结构、一个故事。我觉得他在剪辑台上的创作是很重要的。我觉得剪辑应该是非常会讲故事的人,如果他不会讲故事,有些东西观众会看不懂。所以每一个剪辑我觉得理论上都应该是一个好导演。

非常道:他长期做剪辑,是属于后期的工作,在前期拍摄的时候会有一些问题吗?

陈可辛:我们有团队。我常说导演其实是一个选择题,就像你去考试,给你A、B、C、D,然后导演选,只要你方向对了,你选择对了,就好。其实很多时候工作人员会给很多很好的东西让你选。有我的团队在,有我在,我觉得做导演并不是那么困难的一件事情。就包括我自己做导演,我都觉得不是那么困难的一件事情。导演是整个团队里只要你方向性对,在工作的过程里面,你只要有资源,你会找到很好的团队帮你,其实不是那么困难的事情。

非常道:在这个电影里面,我们看到有一些魔幻的段落,包括有一些动画、歌舞的元素在里面。你会觉得处理地有点幼稚吗?

陈可辛:那些是导演非常坚持的。里面有一些歌舞的片段,包括魔幻的片段、下雨的片段包括这些少女心,你所说的甜的那些东西,其实那些都是导演非常坚持的东西。

非常道:会有哪些被剪掉了吗?当您觉得有点太飞了,然后又拉回来一点。

陈可辛:本来有一段是河豚的噩梦,那段是给剪掉了。

非常道:为什么?

陈可辛:我觉得在电影里面是拖累,有点离题。但那个是导演非常喜欢的东西,而现在出来,其实观众的反应是觉得那个是比较好的。我觉得两人合作的好处,就是有些东西让我做决定,我可能不会放进去,但是导演在坚持,结果观众认证了导演的坚持是对的。

非常道:也会改变您自己的一些看法?

陈可辛:对,不是我导的,这不是我的作品。

非常道:第二次跟周冬雨合作,大家发现周冬雨演戏非常有灵气,甚至拿她跟周迅比较,但您觉得其实她们两个风格非常不像。

陈可辛:非常不像。

非常道:冬雨更像袁咏仪一些吗?

陈可辛:方向有点像,但是也不能说全像。

非常道:周冬雨她是谋女郎出身,但之后她拍的一些作品并没有那么大的反响。但是跟您合作之后,大家觉得她突然开窍了,这是不是您的功劳?

陈可辛:不是,因为内地导演很多时候拍戏可能会比较多地用科班演员,演戏就有一种套路。而且内地的导演都是导演中心制或者剧本中心制,演员来了之后都要把自己改变,成为剧本里面的角色。但是我的方法一向都是说,我希望尽量找到演员的优点和特点,最好是她在别的电影里还没展现的特点,而我的剧本会配合那个演员,剧本为她服务,去改变剧本,改到合适她,能够把她最自然的一面放进电影里面。这可能跟以前用她的导演不一样,以前周冬雨可能有很多灵气的东西,但因为剧本的要求把那些东西压掉了,压下去了。但反而我会尽量鼓励她随便演、乱演,然后用剧本去配合她的一些状态。

非常道:有的时候她会把您给带偏了?

陈可辛:对,很容易带偏的。

非常道:那您怎么判断到底什么是对的?

陈可辛:这是一个直觉,导演对戏剧还是有自己的一条线的。你在她怎么演给你惊喜的同时,不要让当时的一些惊喜带偏了,带偏了之后要是你回不来,那当然不行。

非常道:您也讲过,在想各种角色的时候经常会想到她,但是想到她又不用她,这个是为什么呢?

陈可辛:因为不是每个角色都合适她的。

非常道:那为什么还会想到她呢?

陈可辛:想到她是因为刚刚合作,就会觉得很有趣。当然不是说完全不合适的也会想到她。但是一个电影其实选角有很多理由,包括他的对手是谁、包括商业上的布局、包括她的时间行不行,有很多很复杂的一些理由,不是一一能够解释的。

非常道:假如有一个适合她的角色,您会再往她身上套吗?将来出演您电影的希望还是挺大的?

陈可辛:当然会,当然会。

非常道:金城武他是一个比较传统的艺人,跟现在活跃的艺人不太一样。现在的艺人注重宣传,或者参加真人秀,有一种人设之类的。但是他就一直维持在他原来的那种状态当中,您会更加珍惜他这种演员吗?

陈可辛:我也跟他聊了很久,他不会为了这个世界改变的。因为他非常知道自己要什么,也非常知道自己什么样,状况才会好。我觉得这一次他已经是非常配合了,这一次发布会他讲很多话,我没听过他讲这么多话的。包括他也跟我做了一个访问,这些都是他以前不会做的事情。我觉得在他的度上已经有很大的改变,可能跟今天的市场相比还是不够。但我觉得每个人就做每个人的事情,你不能找一个人去改变他,然后叫他做别人做的事情。因为改变了,他也不是他,他也没有原来的魅力了,我觉得每个人成功做到今天,都有他的理由。每个人就做自己吧。

非常道:这个电影里面有一个很有趣的情节,就是林志玲她演的私厨,虽然跟金城武不是爱情的关系,但是她出现的时候是一副“我才是原配”的感觉。是故意这样设置让大家有一个遐想吗?

陈可辛:其实我们拍戏拍了一半的时候就觉得,后面确实差了一点点他们之间的冲突矛盾。而这个矛盾也不是一个真正的矛盾,是一个很荒谬的矛盾,在这个电影里面又得是合情合理的。

周冬雨把做饭看成很大的事情,吃了她的饭比睡过她更重要,吃别人的饭更像一个背叛。所以我觉得挺夸张的,把那么讽刺、夸张的事情放在这种爱情电影里面,是很特别的一个桥段。我必须得找一个非常能压住周冬雨的人,从高度到颜值等等,她出来之后,你就觉得跟她没得斗。我也更喜欢一个概念,就是希望观众能代入,现代的爱情里假如你跟一个男生交往半年,结果你发觉原来他有原配,你其实是突然“被小三”了。但因为这还是一个甜甜的爱情片,我们也不是要挖那么深,去讲这种关系,爱情就是不靠谱的关系,所以我还是把它放在一个厨师的角度。但是你可以把它比喻为一个像是三角的关系。

非常道:您从《亲爱的》之后,就一直没有新的导演作品出来,这个过程中您是一直在选择吗?

陈可辛:一直在弄剧本,也在选择。其实一直在弄《李娜传》的剧本,用了两年多,有各种原因还没开机。但是除了弄《李娜传》剧本之外,也有一些别的找过来的项目。我也曾经有过一个心动的项目,现在也有一个心动的项目想做,但是还不成熟。这些项目也有可能会比《李娜传》早,也有可能不会比《李娜传》早,我一直都在找剧本去拍。

但是这个过程里面,我整个团队、公司那么多人也不能停下来,因为在我还找不到我要拍的戏时,也不能停下来,所以一直都有监制别的导演的戏。

非常道:那《李娜传》剧本到什么样的阶段,有没有进行选角?

陈可辛:选角一直就在选,但是因为剧本都还没定,包括我们也找了一些演员去做训练,去做体能的训练。

非常道:这么早就开始了?

陈可辛:对啊,一年前就开始了,但是剧本还没弄完。拍戏是很复杂的事情,很多时候需要很多不同的缘分。

非常道:所以您让不同的演员在做训练,但其实最后定谁不是很确定?

陈可辛:还没确定,对。

非常道:去年听说您还有另外一个电影是《酱园弄杀夫案》要拍。

陈可辛:那个本来要开机了,演员都定了,但是开机前两个月,我还是觉得好像这个时间不太应该拍,对我来讲。我最后就把那个项目叫停了。

非常道:是商业上的考虑吗?因为这是一个大投资的文艺片?

陈可辛:是一个大投资的文艺片。我觉得拍一个那么大投资可能回不了本的文艺片,当然做一个导演好像你不应该去管生意这块。但其实这些都是假的,不可能有一个导演不对投资负责任。

今天的市场那么浮躁,你拍一部戏回不了本或者亏一点钱,但是有大明星在里面或者别的什么,可能投资方也不介意。但是我觉得作为导演,这对往后的发展是有影响的。因为我觉得现在还不是做这件事情的时候。到最后开机前,我就决定说先不拍这个戏了。

非常道:将来还会有启动的可能性吗?

陈可辛:当然有可能。

非常道:那还会找原来的演员吗?

陈可辛:那要看到时候的情况了。

非常道:您拍任何的题材、任何的类型其实都是挺成功的,尤其是口碑上。为什么会在这部电影上会这么担心呢?

陈可辛:不只是项目赚钱亏钱的问题,是我对整个电影圈的状态,整个现在电影的发行跟排片、跟成本、跟收入不成对比的状态,我觉得要正视这个事情。我当时决定不拍,就是发现在电影院发行这些比较成熟的、不是针对高票房也不是针对三四线城市的电影,其实已经走到末路了。我们能够做的都已经做完了。

这两三年成本不停翻倍地涨,但是票房一点都没有涨,票房涨的都是那些十几亿、二十亿体量的电影。几个亿票房体量的戏,其实每部的成本都要一两个亿,那根本在你没拍之前就已经亏了。这些电影可能三四个亿的票房,拿回来是1亿的现金。你要是用了两个亿的成本,那你马上就亏一个亿。你说有人愿意亏,那是他们愿意的问题,但我觉得对整个工业来说是不健康的。

我要是继续跟着这个潮流去做这种不健康的事情,对行业是不负责任的。我不能为了一个艺术的诉求就这么做,除非那是一部我非拍不可的戏。我觉得我对《酱园弄》那部电影、那个剧本的喜好还是来自于一个读者,就是我小说或者说原剧本觉得很好,但我还没有完全站在作者的角度上。在那个情况之下,我没有必要去拍摆明在工业上是一个不成立的戏。

现在整个发行的体系被这种大票房的电影带动,使得物价又高、演员费又高、整个制作费用高,我们每拍一部电影,都要翻倍的成本。比如说这部电影是5000万,下部电影就8000万,下部就1亿三千万,同一部电影、同一个体量的成本可能就不停地翻倍,每一年都翻一倍、每一年都翻一倍,这样的话,早晚我们就不用拍戏了。

所以我觉得应该找一个出路,出路就是把电影移到网上去。因为在网上其实就有足够的观众,去电影院对观众来讲成本又高,对年纪大的观众来讲可能时间的成本更高,而不只是金钱的成本。所以就只剩很年轻的观众会进电影院。而很年轻的观众并不一定看很成熟、很成年人的电影,再加上三四线城市小镇青年只要官能刺激,所以站在这个角度来讲,任何比较富有思考性的电影都没有市场。

那些电影观众不是没有,而是已经不到线下去了,所以现在你要拍那种电影的时候,你只能针对网上的观众,但我们怎么样去针对网上的观众呢?我们就要让导演也好、观众也好都能移到网上去。在网上也是付费看的,只不过他们的时间成本比较低,他们可以半夜在家里看,睡不着的时候看,而且他们的关注度还是100%,跟看电影院的电影一样。我觉得电影应该找这样的一个出路,才使得这些比较成年人、成熟的题材有出路,而不仅仅只有“超级英雄”、闹的喜剧,或是那些广泛受欢迎的电影。

非常道:那您难道对网络大电影关注吗?

陈可辛:我会关注,但是我觉得网络大电影还不是时机。现在的时机应该是先做网剧,不是现有的网剧,而是跟美剧一样的网剧。美剧一样的网剧是什么呢?其实就是电影。不过不是两个小时的电影,是8个小时的电影,是12小时的电影,只是分12集播。而且观众可以下载12集一起看,一个周末两个晚上就看完了,每个晚上看六个小时。那种可能更有市场,更使得观众能够习惯转到网络去。他们转到网络去,其实不一定要拍12个、不一定要拍8个,可以六个小时。要是一个电影需要的长度是6个小时,那就6个小时;需要3个小时那就3个小时;2个小时就2个小时,也可以在网络上播。

非常道:这会是您接下来的方向吗?

陈可辛:接下来不只是我,我觉得很多导演都会往这个方向去走。

非常道:当年您拍《亲爱的》也是一部有大明星的文艺片。

陈可辛:对啊,你看《亲爱的》当时用了那么大的明星,三个多亿票房也不错,也不亏本,但是也没有多少钱赚。我们经常觉得做电影不亏本就很好了,也不需要赚大钱,但其实拍也不便宜啊。问题是我今天再要拍一部《亲爱的》,可能成本会比当年翻一倍以上,我三个多亿的票房就回不了本了。就是说我今天再拍一个《亲爱的》,已经回不了本了。

非常道:《七月与安生》也有一点这个感觉?

陈可辛:对,也有点这个感觉。

非常道:是不是因为它的票房没那么满意,所以会触及到你?

陈可辛:不是一部戏这样,是我一直以来的电影都是这样。当你要做这些电影的时候,我又不是完全的艺术片,我也有商业价值,符合一定的商业规则。但是现在那么浮躁的市场上,这种已经生存不下去了。而且不是我一个人的问题,是很多我这个岁数导演的问题。

非常道:今年国内票房其实不太好,甚至有一些下降的趋势,您的压力会更大吗?

陈可辛:其实对我来讲是没什么影响的,去年、前年大涨的时候,其实也涨不到我这里,只是20亿量级的电影多了,对我的电影可能根本没什么影响。

非常道:您之前曾经有过一意孤行要去创作,不管它票房回收的作品吗?

陈可辛:最明显的就是《亲爱的》。因为我拍完《中国合伙人》之后,很多人说理论上我是不应该拍《亲爱的》,拍《亲爱的》是有一点力排众议的。有时候我的投资方、合作伙伴都觉得不应该从那么卖钱的作品之后就跳去拍一部比较文艺的《亲爱的》。所以当时拍《亲爱的》也是一个一意孤行的事情。

非常道:面对现在的危机,您的应对方式除了改变项目的策略之外,还有什么?

陈可辛:项目的策略没什么大的可以改变。因为什么人拍什么电影,这个你是改变不了的。你的背景、你的人、你的个性都决定了你拍什么样的电影。所以那些我是不能改变的,我只能在选角,在用明星制作费等等方面,尽量去使它更符合市场的规则。

在网络上可能又是另外一个空间、另外一个世界。因为网络上起码你不会受到电影院排片等限制。现在很多时候不是没人看这些电影,而是他不在头三天看。头三天看电影就只有最年轻的90后观众,年纪大的观众可能第二周末想看,已经没有排片了。那要拼前三天的运气其实是非常困难的。但是在网络上不一样,你的回收不是三天的事情,而是永远开放的。我也相信到了网上,其实还是那些观众,还是超级英雄和闹的喜剧卖得好。但分别是他们卖的高,但不代表另外的电影就没了,因为不需电影院的排片,在网络上都可以看,没有成本。而电影院有电影院的成本,也很难经营,它不停地要电影院满,才能回本。电影院要满,就只能不停地排利益最大化的电影。这是一个鸡跟鸡蛋的问题,是生态的问题。网络可能是一种新的生态,这种生态能使得各类型的电影都能生存。

非常道:您的矛盾点其实还是在于排片上会有担心。

陈可辛:对。每部都担心。电影都是几年的心血,这一部电影是两年的心血,有一些是三四年的心血。结果就看前三天的运气,就看那个周末的运气,看你的对手是谁,看当时的天气怎么样,看社会的情绪、心态怎么样,包括大家当时是想喜剧还是想看悲剧,还是想看爱情片,太多你控制不了的因素。在那三天就决定你的生死,决定你三年的心血是不是就白费了。我觉得这对电影是非常不公平的事情。

非常道:现在观众在网络上付费看电影,还没有完全养成习惯。

陈可辛:其实已经有了,只是没有很好的内容。我觉得现在只要都转去做好的内容,时机已经开始成熟了。

非常道:您刚刚也提到在创作上还是会考虑一些商业,作为商人和作者您更倾向于哪一方面?

陈可辛:这两个东西分不开的,要是商人的话,我就尽量地去做二十亿票房的那些电影,我到现在最高的票房就5个亿,那我是一个商人吗?我肯定不是。但你说我是一个纯创作人吗?我也必须得跟你谈那么多生意的事情。我要纯是一个创作人,纯一个搞艺术的,那其实我不管那些,其实我今天就不能拍那些。因为我做所有生意的考量和计算是为了保护我的创作、保护我的艺术。但是为了保护我的艺术,我必须去做这些生意的考量。但要是我真的是一个生意人,我就不应该去做一些那么边缘的东西,那么高不成低不就的东西,其实就应该做一些观众最喜欢的东西。所以其实这两个东西永远是分不开的。

非常道:那像许宏宇、曾国祥都是您提携的新导演,接下来有没有差不多的计划?有新的人选吗?

陈可辛:也没有刻意地去提拔新导演,我一直都想找新导演,但不容易找到,需要你谈的来、价值观审美跟你比较接近的,还要不是那么浮躁的。因为其实出去拿一些外行老板的钱,你很快就能拿到,很快就能拍完一部戏。

在我的监制团队里面,要做一部戏是很困难的,可能比别人长很多时间,无论做剧本、做调研,我们拍戏的过程都会有很多的挑战。这些对他们来讲,时间成本是很高的。所以你真的要找年轻导演进入我们这个团队,他们也觉得划不来,可能帮一些土豪老板会更简单。因为现在电影圈根本不缺钱,稍微有点能力的导演,都会有一堆老板跟在他的屁股后面。

非常道:有没有可能扶植一些本土的港片?因为最近这两部其实都主打内地市场。

陈可辛:暂时这几年我们发展的重心都是在内地,这个其实是很明显的。香港的市场就更小了,明显就更困难。羊毛出在羊身上,香港就那几百万人,本身就是很困难的一个事情。要是能做港片,我就留在香港做港片了,其实香港的问题不是导演来了内地还是不来内地,我常常说,这些导演要是没来内地,留在香港也不代表能拍戏,因为香港已经支持不了一个电影的工业。

除非是一些很年轻的导演用很便宜钱去拍,比如去年有一部我非常喜欢的《一念无明》,它是200万拍的,那个当然也很成功。但是香港现在拍一部电影,随随便便都需要一两千万港币,已经是很低成本,而大陆随随便便都投资一两个亿人民币,香港拍一两千万港币都要六七千万才能回本,所以,其实在香港拍一个电影根本就没有回收的可能性。这是香港市场局限的一个影响。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