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希望乐园”成员在清明公祭中演唱昆歌。 薛玲 摄
有龙蟠虎踞之雄,依山带水之胜的鼓楼区,不仅人杰地灵,更以争创首善之区,建设幸福鼓楼为目标。让全体鼓楼人更加充分获得基本需求的满足感、就业创业的成就感、生产生活的安全感、人居环境的舒适感、精神生活的充实感,这五种感受形象地诠释了“幸福鼓楼”建设所要达到的理想状态。
“幸福鼓楼”的画卷已经徐徐展开,今天起,我们将走进鼓楼的街道、社区,从一项项心系民生福祉的特色工作,从一张张笑脸中,去破译“幸福鼓楼”的密码,拼贴出“幸福鼓楼”的全貌。
老龄化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无法回避的一个现实问题,老人们的晚年生活应当如何度过?是宅在家中日复一日无助面对生命的慢慢流逝,还是把有限的精力消耗在纷繁琐碎之中?在鼓楼区华侨路街道龙蟠里社区的“夕阳希望乐园”,那里的老人们活出了自己的晚年新路径。
老人们每天变着花样玩
周一上午昆歌,下午社会大讲堂;周二上午手工制作,下午音乐养生……走进龙蟠里社区的“夕阳希望乐园”,张贴在墙上的“课程表”从周一到周五都排了个满满当当,扬子晚报记者采访时,老人们正拿着歌本在放声歌唱。“老人们也能活出自己的自信与风采。”“夕阳希望乐园”的负责人徐小平介绍说,虽然“夕阳希望乐园”2015年才组建,但活动丰富多彩,老人们可以各取所需,而通过一系列的文化活动的参与,老人们也开始展露出潜在的另一个全新的自己。
学唱昆歌,找到另一个自己
在济济一堂的歌唱人群中,打扮入时的吴新辉很是醒目。很少有人知道,在走进“夕阳希望乐园”前的她,是一个经常拎着包在街上闲逛打发时间的独居老人。自从加入“夕阳希望乐园”,吴新辉不仅自己学唱昆歌,还把昆歌艺术传播到了校园之中,现在的她每天都忙碌而充实。就连徐小平自己,也是因为昆歌才有了今天的变化。“我也是跟着徐立梅老师学唱昆歌,才找寻到了现在的这个自己。”自信的笑容绽放在徐小平的脸上,而这样的笑容也感染着“夕阳希望乐园”里的每一个人。
一批老人加入“夕阳希望乐园”
徐小平口中的徐立梅,是一位传统文化的爱好者,也是昆歌艺术的积极推广者。与昆曲的高冷不同,以昆曲形式演绎古诗词、现代诗歌的昆歌不仅节奏更为明快,而且也更易传唱。2002年,徐立梅发起成立了钟山昆歌昆艺发展中心,2014年“落户”龙蟠里社区后,又以昆歌为媒吸引了一批老人加入“夕阳希望乐园”。
老人们在文化的滋养中不仅老有所乐,而且还积极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参与到校园传统文化推广、“希望来吧”艺术课程等众多的志愿服务中去,成为老有所乐,少有所学的最好践行。
把小学生必背诗词编成昆歌
徐立梅接受采访时表示,“夕阳希望乐园”与很多老年文化团队最大的不同,是对于南京文化的关注。比如昆歌的学习演唱,除了传统古诗词外,老人们还会自行作词谱曲,而主题往往围绕着南京的山水人文。“夕阳希望乐园”成员谢意伟作词的《说唱古城南京》,就串联起了南京的多个老地名;《走进雨花台》,则用昆歌演绎对英烈的崇敬之情……现在,徐立梅还把小学生必背的75首古诗词全部编写成昆歌,“期待我们有更多的成员能够学成并走到孩子们中间去,让这些古诗词得以用昆歌的形式去传唱。”
通讯员 刘阳 何一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