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文化总裁夏陈安。新京报记者 郭延冰 摄
原创的《高能少年团》请来张一山、刘昊然、王俊凯、董子健、王大陆五位少年做常驻嘉宾。
《天龙八部》里的少林扫地僧,在武林江湖是神一样的存在,而在电视剧或者综艺节目的幕后,同样隐藏着一批出手即震动行业的金牌制作人或导演、策划人等。新京报新开“点视成金”栏目,深度探访这些行业大咖,揭秘他们是如何运作出那些成功作品,把控业界风云的。首期,新京报记者专访了北京京西文化旅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文化)总裁夏陈安。他作为《高能少年团》以及《极限挑战》、《奔跑吧兄弟》等综艺节目的“操盘手”,对于综艺节目有着自己的独到见解。
1 《高能少年团》为90后原创的节目
现在节目市场上有两个特点,一是爆款或者头部节目创造力不足,二是腰部节目大量生产。在产能过剩时期,我们需要高能的研发和全能的营销。比如,节目的呈现和广告的变现只是《高能少年团》的一环,在这个节目进行之时,我们与合作公司已同步研究整体营销,着手进行产业链的开发,从节目的上端到消费的终端,这是一种立体的营销方式。
《高能少年团》创意的出现,令夏陈安再度兴奋:年轻向的原创IP,兼具产业链开发的无尽潜能。
2016年7月,北京文化综艺事业部副总经理马进和厚海文化总经理文竹,在一次与演员刘昊然交流时,突发奇想到可以做一档只有年轻人能玩的真人秀。夏陈安对这一想法迅速拍板,很快,北京文化与负责艺人码盘的厚海文化,以及负责节目制作运营的北文传媒组建了核心团队,把一个设想变成了如今屏幕上的一个节目。
作为被称为综艺风向标的“幕后大佬”,夏陈安在浙江卫视担任总监期间,曾操盘《中国好声音》、《奔跑吧兄弟》等现象级节目;而离任卫视,以及到北京文化任职总裁后,他又参与出品、策划了《极限挑战》、《跨界歌王》等热门节目。但夏陈安一直期待能够打造一档“年轻化”的节目。“未来的泛娱乐时代是属于‘泛90后’的,所以我们需要抓住90后族群。”两年前夏陈安在中国传媒大学演讲时就曾表达过这样的观点。
同时,近两年的综艺市场开始转变风向。“引进模式”的黄金时代,转变为“原创”的大风口,在夏陈安看来,目前浮躁的国内市场非常需要全新而成熟的原创模式,这不仅是中国电视人的自我追求,也是夏陈安未来竞争的布局考虑。
《高能少年团》无疑最好地实践了夏陈安“年轻化”、“原创模式”的思路。他希望《高能少年团》在第一季后,被塑造为成熟的原创模式之一,“如果是引进,在你获得巨大成功时,就会存在IP被收回或模式费巨额给付的隐患,所以,我们必须要原创。”
2 真人秀杜绝“老炮儿”选择不会“装”的新鲜人
我们只有通过一期期打磨,才能找到适合这些少年们的最佳点,而非按照‘跑男’、‘极限挑战’这样现成的模式去顺应他们。我们需要摸索一个模式,真的只有年轻人才能够去玩,其他年龄段玩就觉得很违和。
《高能少年团》开播至今,前四期收视率均位列同时段第一,市场对其“爆款相”极为看好。但在对记者谈及这档节目时,夏陈安却透露着些许“望子成龙”的更高期待。“节目在环节设置和内核表达上,和我的想象还有一定距离。”夏陈安严肃地说,“这个节目,目前还需要继续成长。”
夏陈安把目前的综艺模式大体分为“综艺”和“真人秀”两类。所谓“综艺”,大多数都是“老炮儿”在霸屏,他们会下意识做出观众想要的反应。但夏陈安对三家合作公司组建的节目团队则要求是希望做出“真人秀”。“当艺人没有太多艺能经验时,他们就不会包装起来,会愿意把真实的东西表达给观众看。”
究竟怎样的“真人秀”模式才是真正为90后量身定制的呢?
在《高能少年团》第一集,节目组设定的是个人战,目的是向观众展示嘉宾鲜明的个性。随后,通过第二集、第三集设定游戏的任务、劳动的压力,再让嘉宾不得不把真实的一面表露出来。
面对如今新意匮乏的真人秀市场,夏陈安明白,毕竟任何一个团队都很难在短时间内打造一个类似“撕名牌”一样经典的模式点。所以在《高能少年团》中,模式的研发是边播边探索的。
“我们会换着花样去做,而非固定一个模式点,直到找到适合这些年轻人的方式。”这也是夏陈安希望团队能突破真人秀固化模式的一次实验。
3 产业链上的立体营销
我们现在处于一个迅速变革的时期,综艺行业也正在变革,过去和现在依赖于广告市场,但是,是否存在新的盈利方式,或者说是新形态的营销模式,我始终在考虑这个问题。
自入职北京文化后,夏陈安的角色也从节目的“操盘手”,转变为好项目的发现者、策动者和资源整合者,与此同时,更希望成为项目产业链的连接者。
综艺市场要走出当下所谓的“倒春寒”,取决于经济的大环境,这个背景下,一些人寄希望于“爆款”,或者等待“回暖”,但对于夏陈安而言,却试图找到新的盈利方式或营销模式。这也正是为何夏陈安最终选择北京文化。北京文化自转型影视文化行业之后,一直提倡着“兼容并包”的理念,并通过并购公司、吸纳人才等多种方式,把“北京文化”做成了打通影视、艺人经纪、新媒体、综艺、IP授权运营等泛娱乐全产业链,具备完整运营能力的巨大“磁场”。“当有一个好的lP被发现,我们很快就可以推进它上平台、推艺人、配广告、做发行、步入产业链条,尤其是现在正在组建立体的‘营销’体系。”
“节目的两端,一是观众,二是广告商。这是我20年前的观点,主要是想对电视人说,广告和内容一样重要。现在,我依然是这样认为,但现在的‘广告’要更为宽泛,可以用‘营销’来表述”,夏陈安在表达新形态“营销”体系的判断时说,“‘营销’是一种内容在商业上润物细无声的变现,当原创内容在研发时,我们的营销团队就已经介入其中,在不影响内容的基础上,穷尽该项内容的上下左右的变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