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海报
《如果》剧照
《如果》剧照
关键词:迷茫中的爆发
《如果》If
导演:林赛-安德森Lindsay Anderson
五月风暴发展到后期,从学生逐渐扩大到了社会各个阶层,并最终被法国左翼政党推向了政治领域,但它的最初阶段,更像是整个60年代世界范围内反文化运动的一部分,整件事缘起于巴黎农泰尔文学院的学生对校方的不满,当时在这所大学里,教师冷漠、学术氛围迂腐。
也就在法国大学生们的愤怒反抗蓄势待发之际,英国导演林赛-安德森的电影《如果》里,一场风暴已经发生了,本片在1968年三月开拍,风暴的主角麦克,因为个性叛逆,反复遭受男子寄宿学校的残酷体罚和精神伤害,最终决定以暴力反抗。
林赛片中的这所学校有很深的时代印记,它不允许学生接触任何新生文化,竭力维护旧有权威,但是很可惜,旧有权威本身已经从内部腐朽了,即便在接触到新文化之前,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也能感到问题存在,只不过这时他们还处在否定腐朽的阶段,否定带来的空缺尚未填补。青年人想构建新的精神建筑,却没有新砖瓦,这里的空虚和迷茫,正好为学校推行盲目爱国主义找到了突破口,他们创造了一个在战场上洒热血的“美好”未来,却用制服、军阶的传送带,把学生送向绞肉机。
另一方面,作为反抗一方,麦克最开始并没有诉诸于暴力,尤其是跟学校针对他的体罚相比,他主要还是在公开场合表达不同意见。不过,这方面屡屡受阻,在宿舍墙上贴文化偶像、革命领袖的图片,也算是不错的表达方式。在这块暂时承担了麦克精神寄托的墙上,性解放的意识也是重要组成,最开始可能比偶像和领袖们更有分量,60年代的文化反抗者们本质大都是温和的,他们厌恶战争,尊重自我实现,喜欢跟尽可能多的人分享精神体验。
但这种愿望却被别人的政治目的牺牲掉了,性解放、反文化偶像相继从他们的卧室的墙上划掉后,看看他还有什么选择?虽然此时他不得不选择暴力,甚至是战争,但这次至少是为自己战斗,而且他的学校曾经告诉过他,战争和暴力是如何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