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电影 > 网络电影>正文

影像志34期:国家机密与个人隐私

时间:2016-06-22 08:39:44    来源:    编辑:    点击:     字号:TT

《少数派报告》海报

《少数派报告》剧照

《少数派报告》剧照

《少数派报告》Minority Report (2002)

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 Steven Spielberg(2002)

《少数派报告》在菲利普-迪克创作它,甚至在斯皮尔伯格把他拍成电影的时候,都只是一种科学幻想,但现在,它已经以另一种形式变成了现实。小说和电影里预知犯罪的系统运作过程大致是:三位能够看到未来的先知通过机器把将要犯罪的人的名字写在纸上,由警察去阻止这个人犯罪。我们的世界里没有这种先知,但有一种说法是,只要搜集到的信息足够多,就能推测出未来可能发生的事,信息搜集的越多,预测成功的可能性越大。美国的“棱镜计划”,大致也可以看做以这种形式运作,而它获得“越多”信息的办法,就是侵犯个人隐私,美国政府也声称,依靠这个系统,他们阻止了很多起恐怖袭击。

把犯罪活动扼杀在孕育阶段,确实是个美好的愿望,毕竟很多罪恶一旦发生,伤害就永远无法消除了,亡者不会复活。然而,即便我们暂且不谈个人隐私受到侵犯的问题,这个系统——现实的和电影里的——本身就存在问题,《少数派报告》里,有人利用那个系统嫁祸乔安,为自己脱罪,现实里,有人也可以利用这个系统获取政敌的隐私为自己谋利。《少数派报告》整个故事的发生,关键在于乔安是预知犯罪系统内部的工作人员,他可以看到预测结果,更糟糕的是,他的部分同事更是有机会(非法地)看到先知脑海中的影像,从而策划了一场阴谋,美剧《疑犯追踪》设计了一种最初拟用于反恐的系统,电脑收集个人隐私并加以分析,个人无法接触这些信息,只能得到一个社保号码,在某种程度上,这个系统避免了人为干扰和徇私舞弊,个人隐私完全由一台冷冰冰的机器处理,似乎也降低了隐私被侵犯的感觉,但工具永远是人类的工具,工具永远有漏洞,它依然是炸毁个人隐私的定时炸弹,而且威力巨大。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